彰化大東門福德祠歷史沿革
彰化古城見於公元1815年(清嘉慶20年)城門有四個;即東城門稱(樂耕門),西城門稱(慶豐門),南城門稱(宣平門),北城門稱(共辰門),在入城門處各有土地祠一座。
1920年(日治大正九年)由於市街改正,拓寬道路拆除西城門、南城門、北城門,僅剩東城門。
公元1922年(日治大正十一年)為拓寬陸軍大道(今中山路台一線縱貫公路),拆除原欲保留的東城門(東城門座落今中華路與中山路,即今縣議會位置)土地祠僅存慶豐門內一座,即西門福德祠(今中華西路邊),北門福德祠(今和平路巷內),南門福德祠重建開張祖廟(今華山路與民族路口),然東門之土地公無處棲身而暫放城隍廟內。
前任彰化市長有感於市內各有西門,北門、南門福德祠,獨缺東門福德祠,遂於公元2005年(民國九十四年)五月將暫放於城隍廟內東門福德正神請至原交通隊(屬元清觀廟池),整修為為地方的守護神,替市民守住財氣祈求保境平安。
|